环境治理不能各自为战
跨区域生态协同治理是地方政府提高环境治理水平和效果的重要途径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明确提出,加强大气多污染物协同控制和区域协同治理最近几年来,许多地方特别是周边地区积极开展生态区域合作,取得了显著成效但仍有一些地方受本位主义,行政壁垒,治理能力,财政水平等因素束缚,在环境治理中盲目前门扫雪,阻碍了区域生态环境的治理进程,影响了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大局
生态环境治理不能打自己的小算盘生态系统是一个整体,环境问题具有开放性和流动性,任何一个城市都很难靠自身努力实现有效的生态治理当前,我国生态文明建设已进入实现生态环境由量变到质变的关键时期,以行政区为单位各自为战的传统治理模式已不能满足高水平保护生态环境的要求在区域生态文明建设的大棋局中,各地要从生态系统的整体性出发,打破土地三分田的思维定势,求同存异,优势互补,努力通过区域合作提高生态环境治理效率
区域生态协同治理过程涉及多个主体,多个环节,各方利益,考验着地方政府的决策能力,协调能力和治理能力就地方政府而言,既要做出制度安排,制定适合本地生态环境治理和保护的政策,又要打破行政,技术,人才壁垒,协调合作跨行政区域的政府间关系,同时引导和鼓励公众,企业等主体参与生态环境协同共治只有协调好相关主体之间的关系,合理平衡各方利益,形成共同目标和合力,才能实现生态治理效率的最大化
协同治理要有效率,机制是重要保障各地要统筹设计生态共建的体制,机制和政策,统一思想,规划,标准和步伐,实现生态治理的整合统一在协调层面,应建立区域统筹管理机制,促进地区和部门之间的有效衔接在执行层面,我们将不断完善责任分解落实机制,信息交流共享机制,绩效考核机制,监督机制等同时,坚持清单,项目,节点推进,真正实现区域生态环境的共建共享
郑重声明:此文内容为本网站转载企业宣传资讯,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与本站立场无关。仅供读者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